第二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识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2.解释与论证: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3.预测与选择: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4.辨析与评价: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政治认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2.科学精神: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3.法治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4.公共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探究(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能够更好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必要性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内涵: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重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典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②国际多边合作机制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全球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④中国在全球事务中话语权增强,越来越发挥着主导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思维建模]审设问判断类选择题审材料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审选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