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错点,难度略有增加。一、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例析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分析”部分。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典题试做](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文言基础篇第1讲二、[文言精读]”),完成后面的题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尝试解答]________[技法演示]选项切片分层比对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①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②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③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①“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与原文“吴起者,卫人也”“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对照,表述没有错误。②“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与原文“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对照,表述没有错误。③“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与原文“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对照,表述没有错误。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①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①“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与原文“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照,表述没有错误。是魏国之宝;/②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②“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与原文“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对照,表述没有错误。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①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②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①“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与原文“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对照,表述没有错误。②“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与原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对照,“他深表不满”错误,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忌恨吴起。吴起并没有表示不满。故本项错误。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①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②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③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①“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与原文“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对照可知,表述没有错误。②“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与原文“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对照可知,表述没有错误。③“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