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6古代商业与城市;7~8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中国经济网年7月6“日: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信息不能表明()。A.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解析直至近代初期西方向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之前,对外贸易中国多居于出超地位,故选D。答案D2.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解析从城市主要场所的设置,“”特别是市的设置的不同点入手。答案D3.(·济宁调研)“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利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解析纸币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D两项;B“项不符合史实;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利归国”“”家专有体现了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故答案为C项。答案C4.(·深圳南山模拟)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农村专业经济发展可判断选C。答案C5.(·青岛调研)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集市县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判断,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A项;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B、C两项;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答案为D项。答案D6.(·烟台高三质检)“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徽商发展历史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徽商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徽商的衰落也不是清政府的压制所致,而是由于其自身及外部的因素。故选C。答案C7.(·枣庄模拟)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解析纵观古代中国,“”统治者一贯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虽然有优商、“”恤商等现象,“”也不足以说明实施重商抑农。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答案C8.(·潍坊四县检测)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