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知识链接一、作家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 340 年~前 278 年),名平,字原,另外还有: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53 年,他与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一起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出生在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宽谷中的秭归县城,恰逢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中期。他自幼喜欢读书。在书中,他感叹历史的更迭,他感动伯夷叔齐志节的高尚,他感慨周公旦“舍生取义”的豪情,书中的思想铸造了他的灵魂。同时,书也让他名满天下。三十岁左右楚怀王将其召入宫中,授予他左徒一职,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在改革初期,深得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楚国的政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改革之初,便遭到了靳尚、子兰等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们寻隙离间屈原与怀王的关系,怀王不察,遂疏屈原。屈原被放流到汉北。后怀王在军事上与外交上均遭惨败后,又起用屈原,让他出使齐,进行和谈,恢复邦交。而昏庸怀王不听屈原劝阻,又绝齐亲秦,结果客死他乡。公元前 298 年,顷襄王立,重用令尹子兰,打击迫害屈原,将他流放到江南。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使诗人悲愤万分,后来在这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结束了光辉的一生,时年 62 岁。 在其一生中,他以出众的才华和对人民的热爱,把自己的遭际和楚国的盛衰捆绑在一起,创作了《离骚》《九歌》(11 篇)《九章》(9 篇)《天问》等诗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离骚》代表屈原创作上的最高成就,全诗 372 句,2490 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篇章,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以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严谨而完整的结构,表现对光明的执著追求,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