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集、全集、补集(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3.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分析、归纳.2.数学化表示日常问题.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等价和化归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维方式.2.个体与集体之间,小集体构成大社会的依存关系.3.发展学生抽象、归纳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的理解.教具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胶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地图,先看江苏省区域在什么地方?再看一看中国的区域.请问:江苏省的区域与中国的区域有何关系?生:江苏省的区域在中国区域的内部.师:如果我们把江苏省的区域用集合 A 来表示,中国的区域用集合 B 来表示,则会发现集合 A 在集合 B内,即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 B 内.再看一看下面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投影胶片,胶片上可以用一组人群表示)A={x|x 为江苏人},B={x|x 为中国人},生:江苏人是中国人.师:我说的是从集合的角度看是什么关系?生:集合 A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师:说得对,再来看一看下面给出的集合 A 中的元素与集合 B 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1)A={1,2,3},B={1,2,3,4,5};(2)设 A 为启东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设 C={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 是等腰三角形}.生:均有集合 A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由此引出子集的概念.二、讲解新课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 A、B,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为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AB(或 B A).读作“A 含于 B”(或“B 包含 A”).其数学语言的表示形式为:若对任意的 x∈A,有 x∈B,则 AB.用心 爱心 专心——为判别 A 是 B 的子集的方法之一.很明显:NZ,NQ,RZ,RQ.若 A 不是 B 的子集,则记作 A B(或 B A).读作“A 不包含于 B”(或“B 不包含 A”).例如,A={2,4},B={3,5,7},则 A B.2.图示法表示集合(1)Venn 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 Venn 图(必要时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