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整合[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2.掌握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4.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意义。5.运用知识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专题一利用河流的水系及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河流总是在重力作用下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说明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不好,水土流失严重。(2)结冰现象,说明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0℃,在我国应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3)汛期①若出现两次明显的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说明该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我国应分布于东北地区;②若汛期与多雨季一致,则说明该区河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存在非常普遍;③若河流汛期与气温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与横剖面形状可判断地形(1)河床较宽阔,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以侧蚀和堆积为主,且河道比较弯曲,其横剖面一般呈“U”型。(2)河流河床深窄,说明该河流向下侵蚀强烈,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其横剖面一般呈“V”型。[专题练习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专题二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非常显著。平原地区、平坦的高原地区,宜选择铁路运输。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铁路一般都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这样分布有利于铁路建设,降低工程量,降低难度,便于施工(特殊条件下,才在山地高原区修建铁路,如南昆铁路是为了开发西南地区,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青藏铁路的开发是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山区一般宜优选公路建设,因为公路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难度小,投资少,成本低,便于联系尽可能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也不小,具体图示说明如下:山区公路修建要尽可能避开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形区,以节约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平原地区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2)地形对聚落的分布影响非常显著,平原地区一般聚落分布稠密,面积大、规模大,其形态大多呈完整的圆形或多边形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山区不仅聚落规模小、密度小,而且多沿河谷或山谷分布,聚落形态常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或片状分布,形态不完整、不规则。因而平原地区利于城市的发育,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群带。而山区城市比较稀疏,主要为乡村分布区。[专题练习2]从勘测设计到开工建设,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被称之为“钢铁露天路”,备受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下图为“青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修建青藏铁路与西南地区修建南昆铁路所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有何不同?(2)一般来说,山区优先发展的是公路而不是铁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据专家透露:青藏铁路在藏北高原尽量减少车站数量的设置,在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藏北高原部分地段也架设桥梁,将来往旅客列车采用全封闭形式。这些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双选)()A.减少废弃物对沿途环境的影响B.保证藏羚羊迁徙的通道C.减轻因空气稀薄、气压低造成旅客身体不适D.减轻因太阳辐射过强对列车和旅客的伤害(4)青藏高原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专题探究区[专题练习1](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